周三下午

汪原放:古籍标点第一人

发布日期:2021-01-18信息来源:团结网


汪原放


民盟先贤汪原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用标点、分段形式出版古典小说的出版家,从1920年开始,先后出版了《水浒传》《儒林外史》《三国演义》等10多种新式传统小说。另外,还相继翻译了《一千零一夜》《我的旅伴》《鲁滨逊漂流记》等近10部,为我国近代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1897年,汪原放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白石鼓的汪氏祖宅之中。汪原放出生没多久,父亲汪希颜就因病去世。1908年,好不容易读完小学的汪原放,因家境无力支撑其继续升学,无奈只好去芜湖投靠叔父汪孟邹,在芜湖科学图书社当一名学徒。

在当学徒的这段日子里,汪原放勤学上进,利用一切时间,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。在亚东图书馆工作期间,汪原放还专门跑到了上海青年会的夜校学习英文四年,这四年的英文学习也为他日后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汪原放与陈独秀的关系甚为密切。《新青年》在上海创刊后,亚东图书馆成为刊物主要发行商。由于这层关系,陈独秀的二子陈延年和陈乔年,早些时候就住在亚东图书馆,并委托汪原放代为照顾。后来陈乔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,介绍汪原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7年,汪原放在武汉担任《民国日报》的编辑和经理,同时接替张太雷出任中共中央出版局首任局长。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发生后,汪原放和中共组织失去了联系,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,返回上海重操旧业,继续书籍出版事业。

中国的古典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当时这些小说一般是不分段和加标点符号,许多人没办法看懂,更谈不上理解小说表达的意思。1920年,汪原放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:出版标点、分段的白话古典小说。

这个决定可谓石破天惊,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出版过书籍,身边的亲戚、朋友都劝他不要这么干,连他的叔父汪孟邹也忧心忡忡的说:“把金圣叹的眉批夹注一概删掉,妥当不妥当?事情不是好玩的,标点、分段靠得住靠不住呢?”

就在这一片反对、嘲笑之中,汪原放开始了自己的标注之路。经过7个月的奋战,中国第一本标点、分段的白话古典小说《水浒传》终于宣告完成出版。新式标点出版的《水浒传》一经出版,便引起文化圈的轰动,这种新式标点的小说,一改之前旧小说不分段的老样子,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,大受读者欢迎。胡适说:“我的朋友汪原放用新式标点符号把《水浒传》重新点读一遍,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出版,这是用新标点来翻印旧书的第一次。”陈独秀也在《<水浒传>新叙》中说:“亚东图书馆将新式标点符号加在水浒传上翻印出来,我以为这种办法很好。”就连当时的大文豪鲁迅也十分赞同汪原放的这种做法,认为新式标点符号是有功于作者和读者的。

《水浒传》的成功给了汪原放很大的动力,他又相继分段标点出版了《三国演义》《红楼梦》《儒林外史》等一大批古典名著,此时的汪原放在出版界可谓风声水起。上海的各大书商纷纷仿效亚东图书馆的做法,大量出版此类书籍,但他们中间许多人水平不过关,粗制滥造,更有甚者,将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书籍直接翻印,滥竽充数。对于汪原放出版的新式书籍,文学艺术界大加赞赏,而汪原放却没有半点骄傲之语,说:“自己这几部分段标点的名著之所以能够打响,完全归功于书前胡适先生的考证和陈独秀的序言。”

20世纪60年代,有关领导找到汪原放,希望以他自己在亚东和大革命时期的经历,主写一本党的四十年出版史,他花费了六年的时间,最终完稿。但不幸的是,此时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,书稿被付之一炬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汪原放搜集残余稿件,勉强完成了《亚东回忆录》,不过此书只有原稿的六分之一,甚为可惜。

试想没有标点符号的文言、白话小说、书籍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。有了标点符号,我们才能如此自如的阅读书籍,这一切都离不开汪原放的功劳。(汪伟强)


版权所有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林省委员会地址:长春市工农大路825号邮编:130021
长春网站建设技术支持:星广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