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三下午

沈钧儒的家风

发布日期:2025-02-26信息来源:团结网


1955年1月2日,沈钧儒八十岁寿辰,他在寓所与前来祝寿的家属合影。


沈钧儒之所以能成为“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”,为“民主主义、社会主义奋斗到老”,有多方面原因,其中,沈家良好的家风熏陶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
爱家、爱人民、爱祖国

在家人心目中,沈钧儒是“爱的化身”,他总是说:“爱是一切的基础。”沈钧儒曾告诫子女:“身为中国人,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质是要爱国。”爱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。女儿沈谱说:“对于孕育他生长的这块广阔土地上的一切,父亲都寄予了深厚情感。”

沈钧儒喜欢和青年交朋友,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。家事国事天下事,沈钧儒总是以身作则,引导家人去学习和了解。当初,很多革命进步青年去延安,都会慕名找到沈钧儒,他总是热情接待,把身上的钱给他们,或者把手表、衣服给他们。

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,沈钧儒写给爱人、5个子女200多封信件。沈钧儒的“爱”不仅有对祖国、青年一代的爱,也有对家人尤其是伴侣的爱。他和妻子张象徵同岁,二人在20岁时结婚,恩爱相处、同甘共苦40年。即便在后辈面前,沈钧儒都笑脸盈盈地称张象徵为“阁下”。受沈钧儒的影响,他的5个子女都家庭和睦,是从来都不吝于把“爱”挂在嘴边的“模范伴侣”。1929年,张象徵患重病离世后,沈钧儒把自己的照片放进她的衣服里一起下葬。从那以后,沈钧儒的衣服贴身口袋里,也一直放着张象徵的照片。

1963年,沈钧儒在北京去世,享年88岁。孙女沈松说:“爷爷这辈子……都像个少年一样去爱他认为值得的一切。他的这种态度和人生观,会一直影响我们全家人。”时至今日,沈钧儒的家人提到他都会说:“爱是一切的基础,这将是沈家一直传承下去的家训。”

艰苦奋斗勤俭持家

艰苦奋斗、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沈钧儒、张象徵夫妇非常珍视“艰苦奋斗、勤俭持家”的家规家风,用清白的人生和纯正的家风,生动传递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、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。

沈钧儒虽然做过大官,当过律师,然而他经济并不宽裕,经常要向别人借钱,因为他的钱都用来接济青年朋友、捐助公益事业,面对青年朋友的求援时,总是有求必应,甚至连自己买菜的小钱也借出去。在重庆时,他已是古稀之年,当时“山城”重庆的交通极不方便,出门就要翻山,一般稍微有一点收入的人靠“滑竿”(一种简单的轿子)代步,但沈钧儒出门多是徒步。日本对重庆进行大轰炸时,沈钧儒几次搬家,居无定所,吃饭也是东一顿西一顿,他一点苦也没有叫,每天照样为抗日民主事业而奔走。

沈钧儒对家中事务、儿女的成长都十分关注,尤其注重培养儿女勤俭的美德。1919年11月13日的家书中,他对长子沈谦在家用如何开支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,并嘱咐:“买物非必要者须省,买物勿买华贵者,饮食要省得实在……每日上账,须要考究,此钱是否用的得当。”

重视学习因材施教

沈钧儒一生坚持学习、看书,写给家人的书信时间跨度近60年,几乎每封都提到了“读书”二字。日常生活中,沈钧儒明确规定所有人每天都必须阅读报纸,学生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,而是读报。沈钧儒更是以身作则,坚持每日阅读。在“七君子”事件中遭遇囚禁期间,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:“韬奋、乃器、造时诸先生皆是有学问人,朝晚谈聚……韬奋的文章和见闻理论,乃器的经济和金融,造时的政治学,三位先生都可以做我老师。你们想,一天到晚和他们在一起,这不是幸运吗?”

沈钧儒对子女要求严格,但又满怀慈爱,经常勉励子女说:“人会老,知识不会老。”对他们寄予厚望,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。沈钧儒对子女的教育“虽贫不废”,宁愿选择自己省吃省穿、节俭度日,也要让子女享受到最好的教育。沈钧儒对子女的“严”与“慈”,背后是一名父亲对子女的美好期盼。

以身作则廉洁自律

作为当时社会的知名人士,沈钧儒始终坚守自己的为官底线,廉洁自律。1923年,曹锟为了尽快登上总统宝座,不惜重金收买议员,时任国会参议院秘书长的沈钧儒,两个儿子的留学费用都难以筹措,但面对如此重金诱惑,他依旧不为所动,郑重表示:“南山可移,此志不移。”

1949年7月28日,沈钧儒参加各民主党派集会,讨论纪念“八一”,发动节约劳军具体办法。他在向招待处处长管易文了解了民主人士的生活待遇情况后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们招待我们政协代表过于优裕了……我们心实难安。毛主席、朱总司令、周恩来等多位同志在延安住窑洞,吃野菜,战斗几十年,才有今日。现北平初得解放,而江南各省还在反动统治之下,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希望你们在这时期不要把我们民主党派当作外人,食宿过于优裕……不能慷人民之慨。”充分体现了沈钧儒朴素的廉政思想。

沈钧儒在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,亲自审判过不少贪官污吏,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起反腐败大案刘青山、张子善贪污案均是他任内核准的死刑令。目睹权力带来的腐败,他更是经常嘱咐家人廉洁自律,拒绝以权谋私。

沈钧儒虽未留下明确的家风家训条文,但“爱家、爱人民、爱祖国;艰苦奋斗、勤俭持家;以身作则、廉洁自律”大致体现了沈氏的家风。历史证明,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沈钧儒等老一辈革命家俭朴的生活作风、廉洁自律的思想品行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,是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
(作者:陈永红  单位: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)


版权所有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林省委员会地址:长春市工农大路825号邮编:130021
长春网站建设技术支持:星广传媒